武昌起义的意义
武昌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事件,所以武昌起义的意义也是非同凡响,尤其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本文会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武昌起义的意义。
武昌起义画像
武昌起义的意义之一是加快了清王朝灭亡的步伐。在武昌起义之前,中国一直都处于封建的统治之下,清王朝日趋腐朽,签订了各种让人愤怒的条约。而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给清政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革命军势破如竹,最后把小皇帝拉下马来。
武昌起义的意义之二是促成了全民族的大团结。国难当头,大家愿意抛弃一切私人恩怨,只有一腔的爱国热血。武昌起义激发了人们的爱国心,不愿意再让洋人的走狗统治自己。所有的中国人,都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后来,大家一起结束了中国的帝制。虽然最后中国没有摆脱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能够把封建帝王拉下马,也是很厉害的胜利。
武昌起义的意义之三就是促成了中国的法治。虽然说中国一直以来法律条文简陋,民众的法制意识淡薄,但是武昌起义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武昌起义之后,便有颁布法律的构想,中国跌跌撞撞地走上了一条法治的道路。
但是,武昌起义也有自己的缺点,比如说革命的并不彻底,让封建旧势力的元老黎元洪担任都督便能够体现出这一点。
武昌起义领导人
1911年10月10日晚,著名的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新中国的第一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更像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座令人瞩目的里程碑,翻开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作为武昌起义领导人的孙武,蒋翊武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筹备策划武昌起义,最终使武昌起义得以圆满成功。
武昌起义示意图
这场发生在湖北省武昌市的兵变,本着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目的,试图通过武装改夺政权,进而改变中国政治格局的分布。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它拉开了新中国民主共和的序幕,为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来自文学社和共进会的蒋翊武、黎元洪和孙武等人都是武昌起义领导人。两个革命团体共编一处,在武昌起义中,所要面对的共同敌人则是清政府。原本,武昌起义领导人另有他人。统一起义领导机关,决定联合反清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决定请黄兴、或谭人凤来指挥起义,主持大局。然而还没等到指挥人赶到湖北,起义军就因紧急情况不得不提前开始起义行动。
辛亥革命前期,中国各地都涌现出大批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熏陶的,拥有爱国之情的热血青年。作为号召更多人投入革命事业,聚集革命人士和传播革命消息的两大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这两个革命团体活跃于湖北省新军团中,试图从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为了共同的理想,文学社和共进会最终走在了一起。为了准备起义活动,两个团体的代表暗中见面秘谈,就起义组织的编制进行了商讨。最后,决定两个革命团体合二为一,以文学社的机关作为临时总司令部,由文学社的社长蒋翊武担任革命军的临时总司令,共进会的孙武则担任参谋长。
武昌起义导火线
武昌起义导火线是大名鼎鼎的保路运动,保路运动首先在四川开始,20世纪初的中国依旧受清政府统治,届时的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傀儡。清政府以铁路均归国家所有为借口,将铁路出卖给英国、法国等列强国家。